入境旅游。指的是外国游客进入一个国家或地区进行旅游活动的情况。入境旅游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业发展至关重要,不仅可以带来经济收入和就业机会,还能促进文化交流、推动国际合作、增进国家形象和软实力。
但是,与世界旅游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旅游业的市场竞争力还很不够,一些标志竞争力和发展水平的指标还很弱小,这反映了中国旅游业现阶段规模与效益的不对称,这也正是我们与世界旅游强国的主要差距所在。中国旅游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
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的价值观念、经营的目标、经营的方针、管理机制、服务质量、社会责任、品牌诚信、员工的素质等方面的总和,它是旅行社个性文化的根本体现,惯穿于旅行社发展战略、经营管理之中,是旅行社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是旅行社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个性化的品牌标识给人以亲和力,并在团队旅游过程中通过帽子、导游旗、车辆等载体宣传旅行社形象,扩大了旅行社的影响力。旅行社的品牌通过顾客忠诚度、产品溢价和对成功品牌的资本运作,可以具备其他企业无法模仿的竞争优势,并在持续的品牌经营中使这种优势得到强化,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旅游消费普遍化;发展模式完善化;旅游产品系列化;服务质量标准化;旅游促销多样化;技术配备高度现代化;产业组织集团化;宏观管理法制化;行业管理现代化;经济运行有序化。这10个方面综合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旅游总体竞争力,最终构成建设旅游强国的总体目标。
经济发展程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工业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生产所必须的各种原材料,能源和技术装备,也为人们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
1、一个国家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强弱直接表现为一国服务出口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有份额(康承东,2001),因此出口在世界的排序和国际市场占有率不失为两个最简单、直观的服务贸易竞争力评价指标。
2、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文献综述 《服务贸易总协定》研究- 第一节详述了服务贸易的分类,以及其与《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关系。《服务贸易总协定》作为全球性的贸易协议,探讨了国民待遇、市场准入和争端解决机制。中国加入WTO后的承诺和国内立法规制也做了分析。
3、并在《中国加人工作组报告书》中承诺:中国将与WTO成员进行磋商并制定符合中国具体承诺减让表以及中国在服务贸易总协定义务的、关于无固定地点销售的法规。
1、中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分析 总体规模与增长 自1982年起,中国的服务贸易总额显著增长,从44亿美元增至2006年的1917亿美元,增长超过43倍。在全球服务贸易中的比重也从0.6%上升至6%。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在世界排名中从1982年的第28位跃升至2006年的第8位。
2、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中国的服务贸易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以劳动密集型服务为主,缺乏国际竞争力。此外,服务贸易管理体制不健全,相关立法工作有待加强。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国服务贸易在进一步开放中面临诸多挑战。
3、进口结构方面,运输、旅游和商业服务同样占据主导,运输服务进口尤为显著,且保险、咨询等领域增长迅速。这表明中国服务贸易主要依赖传统领域,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服务贡献相对较小。 发展挑战与对策 中国服务业落后限制了服务贸易发展,产值占比低,与发达国家差距大。
4、服务贸易内部结构不合理 我国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比例显示,在各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服务贸易存在着规模过小的现状。合理且优化的服务贸易结构才能提升国际竞争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服务贸易领域的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5、粗放型增长方式制约了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出口货物仍多为资源和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缺少自主研发和自主品牌的商品,整体竞争力不强。此外,我国的服务贸易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逆差。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方面的差距也较大,需要加大在技术创新和核心技术培育上的投入。